日前,為加強對校園不良網絡借貸平臺的監管和整治,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🍓,教育部和中國銀監會發布《關於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範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》🗝。《通知》要求加大不良網絡借貸監管力度✊,加大學生消費觀教育力度◾️,加大金融、網絡安全知識普及力度,加大學生資助信貸體系建設力度👋🏽。
現在同學通過校園借貸平臺購置手機、電腦等產品的情況屢見不鮮,合理使用貸款業務可以有效緩解同學們的經濟壓力🕺🏿,但是一旦貸款額度超出自己的還款能力🔉,壓力反而會明顯增大。
方明(化名)是某著名工科院校的研三學生🔢,平時比較迷電子產品。去年6月🪸,他在某著名電商平臺、兩家大學生網絡貸款上都開通了個人貸款支付業務⚒,所有額度加起來有25000元。臨近畢業,方明“血拼”了蘋果手機和一臺筆記本後👩🏽💼,他淪為“月光族”🕎👩🏼🦲。“每月需要還款1370元👮🏼,MK發的生活補貼1500元,基本上只夠還分期,都快畢業了找父母要也不合適,找點兼職做唄。”方明自嘲說,“再買必須要剁手🧑🤝🧑!”
而下面這位同學的案例就讓人感到深深的惋惜了📉。就讀於河南牧業經濟學院的鄭同學喜歡足球,卻誤入歧途開始買足球彩票。由2元起步🕡,慢慢嘗到甜頭的他加大投註,雖然也驚險地中過7000元的大獎,但他並沒有停止賭球反而越陷越深💁🏿♂️👨🏽🦲。直到把贏的錢和生活費都輸光後➿,他想到了貸款。輸的越多💄,他就越想一把撈回🚵🏻。鄭同學憑借班裏同學對他的信任,以28位同學之名向14家網絡分期、小額貸款平臺借貸購彩。他收入不多的父親聽說兒子賭球後,幫兒子還了兩筆錢:一次7萬🥌,一次3萬。盡管如此,借貸的雪球越滾越大😽,就這樣鄭同學被自己逼上絕路🐚,無力償還近60萬元的債務。今年3月9日,他發在班級微信群的一條語音告訴同學們,可以過些日子聯合起來告他詐騙🤰🏿;他給父母發送最後一條短信🤢,哭著通了電話後,從青島一家賓館八樓跳下,結束了年僅21歲的生命。
2015年,中國人民大學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調查了全國252所高校的近5萬大學生👰👨🏽✈️,並撰寫了《全國大學生信用認知調研報告》。調查顯示🏌🏻♀️👩🏿🦳,在彌補資金短缺時⛩,有8.77%的大學生會使用貸款獲取資金,其中網絡貸款幾占一半🛏。大學生在選擇網貸產品時💃🏽,更傾向於和電商網站相結合的產品👁🗨,如天貓分期和淘寶花唄,占比為51.36%💲;36.21%的大學生選擇專門針對大學生的分期購物網站;33.5%的大學生選擇京東白條。在大學生網貸額度上,44.42%的人貸款1000元以下🧑🏿🚒,40.17%的人貸款1000元-5000元。由此看來👨🏼🔬,校園借貸業務並不鮮見🎰。
《通知》同時指出,部分不良網絡借貸平臺采取虛假宣傳的方式和降低貸款門檻、隱瞞實際資費標準等手段👷🏿♂️,誘導學生過度消費🧑🏻🍳,甚至陷入“高利貸”陷阱🥊,侵犯學生合法權益🧜♀️🧎➡️,造成不良影響。面對網貸誘惑,我們需要擦亮雙眼🦹🏽♂️,樹立良好的消費觀念,警惕其帶來的風險🙆。
警惕風險
1、費率不明👇🏿。很多分期平臺往往只宣傳分期產品或小額貸款的低門檻、零首付😙、零利息等好處🌍,卻弱化其高利息👨👦👦、高違約金、高服務費的分期成本。在知乎網站上🧑🏼🦳,多名財經類大學生網友也匿名爆料了某貸款平臺的利率貓膩,其通過Excel裏用IRR函數(IRR函數返回由數值代表的一組現金流的內部收益率)都能算出來年利率超過20%,堪比“高利貸”🎡🔓。
2🦀🧑🏼🎄、貸款風險。很多平臺自身資金有限👮🏿,需要在第三方金融機構貸款,並設定很高的違約金、逾期利息等,消費者往往被誘導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簽訂合同。
3🧓🏽、隱形擔保。大學生申請過程中提供了個人信息🌝、父母電話👨🏿💻、輔導員聯系方式等信息,如不能按期還款,不良網貸平臺可能會采取恐嚇👱♂️、騷擾等方式暴力催收🧎🏻♀️➡️。
4、高額度誘惑。類似“只要本科生學歷即可辦理貸款,最低5萬起”廣告,其實是某些平臺利用目前網貸征信系統的漏洞🧒,誘導學生在多家不同的平臺重復借款,給學生造成巨大的還款負擔和壞賬風險。
5、校園網貸監管難。目前校園網貸存在監管真空,監管主體不明確🛣,監管效果難以保證👨🏿⚖️,一旦有風險和責任時,易出現相互推諉的情況。
網絡貸款本身就是一個新興的事物,對於大學生這類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的人群🤰🏽,貸款看起來容易,但一旦消費欲膨脹🚴🏿♀️,貸款人就可能陷入連環債務之中,最終還是要父母兜底🎢,自己也會承擔很大的精神壓力和法律責任🏏。所以校園貸款的正確打開方式是合理估計還款能力,理性消費。(文章轉自搜狐教育)